山東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幫扶顯成效
.jpg)
▲聊城市茌平區生態環境執法人員深入企業一線開展執法幫扶。 楊策攝
♦周雁凌 季英德 張璐
【谷騰環保網訊】“各市要緊盯還未整改完畢問題的整改,梳理幫扶過程中發現的典型問題,強化日常執法監管,加強培訓指導,提升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管理能力,不斷降低污染物排放,實現PM2.5和O3濃度雙下降。”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侯翠榮在全省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幫扶反饋問題整改調度會上強調,要進一步強化問題整改閉環管理,努力讓幫扶成果發揮最大實效。
今年以來,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持續組織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幫扶指導,建立“發現問題—現場指導—當面反饋—問題整改—復核銷號”閉環整改機制,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幫扶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省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截至9月底,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95,同比改善3.9%。
對癥“開方”,實現精準科學治理
“太感謝你們的幫扶了。我們早就想對揮發性有機物開展徹底治理,但就怕走了彎路。聽了你們說的這些治理辦法,我們豁然開朗,這就組織整改落實。”在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幫扶現場,聊城市一家企業負責人高興地說。
山東省不斷探索完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新模式,創新推行“專家開方、企業買藥”,變執法檢查為幫扶指導。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幫扶組念好“望、聞、問、切”四字要訣,針對企業問題對癥“開藥方”。
頭頂酷暑,幫扶組深入一線、走進企業,“望”治理設施、“聞”現場異味、“問”設施運行、“切”檢測數據。針對企業特點和具體問題,開出整治“藥方”,提出治理方案。企業根據“藥方”,自行選擇治理工藝和設備,完成治理任務。
據統計,整個夏季,幫扶組共現場幫扶工業企業146家、加油站41家,發現問題799個。幫扶過程中,還邀請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監管和執法人員全程參加,陪著查、跟著學、接著改,提升基層監管水平。
“你們是真的‘幫’,我們是真的‘服’。”面對幫扶組,濰坊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孟建明由衷感慨道。
聯防聯控,減少污染物傳輸
揮發性有機物性質活潑,傳輸性強,區域性聯防聯控是打贏這場攻堅戰的硬戰術。
針對揮發性有機物上述特點,山東省調整優化工作策略,充分發揮“一市一策”國家隊的人才、技術優勢。在組建幫扶組時,除抽調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執法局、監測中心、機動車中心、省生態環境規劃院等內部精干力量外,還打破城市界限,邀請各駐市“一市一策”專家全程參與。專家們既可以發揮駐市工作經驗,幫助查找問題,又可以學習“他山之石”,在督促問題整改的同時,還可以減少污染物傳輸,改善駐市環境空氣質量。
“我覺得這種互相幫扶的機制挺好的。我們原來只能局限于駐市,這次到其他市幫扶,開闊了視野,學習到了其他市的治理經驗?;厝ブ?,我們會將這些好的辦法和措施消化吸收后,應用到駐市。”駐濟寧市“一市一策”清華團隊的吳瓊說。
閉環整改,徹底解決短板弱項
每次現場幫扶結束后,幫扶組就第一時間梳理當地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召開專門會議,面對面集中通報反饋問題,所有問題點名道姓,具體到縣區和企業。
會議現場既有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的相關人員,也有當地市縣政府分管領導,直擊問題不遮掩,讓相關領導干部“紅紅臉”“出出汗”,有力促進了相關問題盡快徹底整改。
發現問題非常重要,整改問題更加關鍵。幫扶過程中,全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上下聯動,堅持邊幫邊查、邊督邊改,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改,一微克一微克的爭,力求問題早整改、減排早見效。問題整改完成后,各市生態環境局逐個對企業組織驗收。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除定期調度各市反饋問題整改進度外,還組織了4期問題整改調度會。會上,各市集中匯報整改進度和舉一反三情況,深入剖析問題根源,并提出下步工作措施。截至9月底,幫扶發現的799個問題,已整改完成708個。
幫扶組在解決繁雜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還不斷梳理總結典型案例和共性問題,編寫了《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幫扶指導典型問題匯編》,推動各市“共性問題齊整改、治理水平同提升”。先后組織開展了10余期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業務培訓,制作了《山東省涉揮發性有機物政策、法規、標準、規范資料手冊》《山東省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防治技術及典型案例匯編》兩本電子書,供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監管人員隨時下載閱覽。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將進一步梳理幫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研究部署揮發性有機物“夏病冬治”工作,針對幫扶過程中發現的薄弱環節,精準制定整改措施,全面提升科學治污、精準治污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