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問題、明確責任、嚴格監管,抓好長江流域排污口治理
【谷騰環保網訊】生態環境部等1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聚焦四大攻堅任務,提出了28項具體工作。其中,深入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對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綠色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筆者認為,抓住排污口這個牛鼻子,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的有力抓手,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那么,怎樣抓好排污口治理呢?
首先,要梳理排污口整治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調研發現,一些老城區和城鄉結合部雨污管網錯接混接、污水混排,一些新建城區管網建設滯后、污水直排,還有一些地方利用內河、坑塘旱季積水、雨季排污。雨污混排入河是表象,截污治污不徹底是根源,破解的關鍵在于管住管好排污口。排污口成為雨季溢流污水匯入河湖的污水口,制約不少地方水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尤其是在縣域污水收集處理財政支持有限的情況下,投融資建設面臨三大難題,主要表現在講不清干什么,找不到誰來干,不知道怎么還的問題。在建設運維方面普遍存在重終端、輕網絡,污水處理系統性不高;重事權、輕財權,污水處理統籌推進水平不高;重建設、輕運營,污水處理整體效率不高;重城鎮、輕農村,污水處理普及率不高等問題。因此,應建立問題銷號牽引整治機制。
其次,要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排污口主體不明,是長期困擾基層一線管理工作的突出問題。例如,排污口位置在某行政轄區,而污水匯入卻來自多個行政轄區,排污口位置屬地轄區不愿意為來自其他轄區的污水排入河湖來買單。因此,要明確每個排污口的責任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則,“一口一策”明確責任主體、責任清單,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對難以分清責任主體的排污口,地方政府要開展溯源分析,對存在責任交叉問題的,由上級政府指定排污口責任主體。建立國家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排污口監管工作機制。探索實踐規劃引領、規范審批、監測檢查、嚴格執法、平臺建設、考核問責、科技支撐、信息公開的管理長效機制,實現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監督管理,力爭使排污口向凈水補入口轉變。
最后,要嚴格排污口整治監管。細化排污口設置審批、監督管理具體要求,以排污口為抓手,通過排查溯源,摸清從污染物產生到入河湖排放全過程,分類施策,系統治理,對新增排污口規范設置,倒逼岸上污染治理。突出依法監管,制定排污口監督管理規定及技術規范,對排污口的設置依法依規實行審核制備案,排污口審核、備案信息及時依法向社會公開。對于違反法律規定設置的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責任主體,依法予以處罰,對逃避監管借道排污的責任主體,依法嚴厲查處。突出精準監管,根據排污口責任主體所屬行業及排放特征,明確排污口類型并設立公示牌,開展排污口分類整治。對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等排污口的整治,做好統籌,避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最大化減少污水排入河湖的量。
作者單位:云南省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